中国 90 后创业者掀 AI 革命:Manus 刷屏背后,邀请码炒至 5 万元
发布时间:2025-03-07 10:39:53来源:
2025 年 3 月 6 日,一款名为 Manus 的 AI 产品在社交媒体引发现象级传播,其官网访问量瞬间突破百万,用户排队获取内测资格的队伍已超 10 万人。二手交易平台上,一个邀请码被爆炒至 5 万元高价,A 股相关概念股集体涨停。这场科技狂欢的背后,是一位 90 后创业者对 AI 边界的重新定义。
从 “聊天” 到 “干活”:AI 进入自主执行时代
Manus 被定义为全球首款通用型 AI 智能体(Agent),其突破性在于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。用户只需提供简单指令,它即可自主规划流程、调用工具、整合资源并交付完整成果。例如,输入 “分析特斯拉股票并生成投资报告”,Manus 会自动检索财报、爬取市场数据、编写分析代码并生成可视化图表,全程无需人工干预。在权威的 GAIA 基准测试中,Manus 的综合性能超越 OpenAI 同层次模型,被誉为 “首个真干活的 AI”。
90 后创始人:从校园极客到 AI 颠覆者
Manus 的缔造者肖弘,1992 年出生于湖北武汉,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。学生时代便展露商业天赋,曾带领团队开发微信校内漂流瓶、志愿填报助手等应用。2015 年创立夜莺科技,凭借 “壹伴助手”“微伴助手” 两款微信生态工具服务超 200 万企业用户,获腾讯、真格基金数亿元投资。2022 年,肖弘敏锐捕捉到大模型浪潮,创立蝴蝶效应科技,推出 AI 浏览器插件 Monica,用户量突破千万。此次 Manus 的诞生,正是其 “让 AI 成为超级生产力” 理念的终极实践。
资本狂欢与行业震动
Manus 的爆火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。3 月 6 日开盘,蓝色光标等概念股涨停,真格基金、腾讯等早期投资方成为焦点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蝴蝶效应已完成 A 轮融资,估值超 50 亿元。技术层面,Manus 采用 “多智能体协同” 架构,集成 7 种大模型分工协作,既能处理文案生成、数据分析等基础任务,也可调用 Python 代码、API 接口完成复杂操作。其云端持续运行能力更打破传统 AI 依赖本地算力的限制。
争议与思考:狂欢背后的隐忧
尽管风光无限,Manus 仍面临多重质疑。官方多次声明未授权销售邀请码,但二手平台高价叫卖现象屡禁不止。有开发者测算,单任务平均消耗 30 万核云计算资源,大规模推广可能引发算力危机。更值得关注的是伦理边界:当 AI 能自主调用支付接口、访问敏感数据时,如何防范 “失控风险”?职场人士亦担忧,文案、设计等岗位可能被替代,而教育体系尚未准备好培养与 AI 协作的新技能。
未来启示:AI 正在重新定义 “人类价值”
Manus 的横空出世,标志着 AI 从 “辅助工具” 向 “数字员工” 的跨越。正如肖弘所言:“我们不是在创造工具,而是在培养能解决问题的智能体。” 随着技术迭代,AI 或将重塑知识工作者的生存方式 —— 那些依赖重复性劳动的岗位将逐渐消失,而具备创意、决策和伦理判断能力的人才将与 AI 形成新的协作生态。这场由中国 90 后创业者掀起的 AI 革命,不仅改写了行业格局,更迫使每个人思考:在智能体崛起的时代,人类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?
(责编: admin1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